“把我们广东的精气神拿出来!”
上海抗疫最吃劲时刻,全国多支医护队伍驰援,同心守“沪”。来自国家卫健委的信息:目前全国15个省份已派出医务人员38000多人,另外还调集了核酸检测238万管支援上海。9省份派出11000多名医务人员,承担方舱医院医疗队的任务,4省份派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23200多人,12省份派出近4000人实验室核酸检测队伍。
其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派出医学检验科黄彬、何宇婷、余学高、钟鹏强4名队员支援上海抗疫工作,他们表示:“携手上海同行,共同打赢一场硬仗,守护城市居民的安康!”

飞机上召开党委会
争分夺秒制定“抗疫”计划
4月2日21时,接国家卫生健康委指令,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需组建300人核酸检测队伍驰援上海,同时要求派出资深专家担纲领队。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副主任黄彬接到指令后,责无旁贷担纲领队。这位疫情期间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担任广东省、广州市新冠核酸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专家组副组长多次参与省市督导检查、是拥有20余年丰富经验的分子诊断技术专家。
精锐尽出驰援上海,很快,来自全省19个地市17家省(部)属医疗机构的核酸检测“精兵强将”完成集结,他们平均年龄34岁,许多都拥有丰富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经验,副高以上职称有48人。3日19时航班从广州起飞,当晚12时入住上海酒店。

4月3日晚上12时入住酒店后通宵工作,制定工作计划
“临行前我们成立了临时党委,在飞机上,我们开了一次特殊的党委会议,120名党员成立了6个党支部。”黄彬说,“当晚抵达酒店后,接连开了两个视频会,连夜制定轮转表,布置接下来的工作,并对有特别要求的检测点进行针对性的人员安排,选择富有经验的队员完成检测工作。”即便是抗疫老将,黄彬仍丝毫不敢懈怠。

黄彬在去上海的飞机上召开了第一次党委会,布置了去上海支援的初步安排、注意事项等,并成立了六个临时党支部
4日8时许,200名广东检测人员奔赴5个检测点,5日一早,300名检测人员奔赴10个检测点,工作全面开展。“4日当天正好是上海开展全市范围内核酸筛查,我感觉我们来得正逢其时。”黄彬说。


队员们分赴多个核酸检机构工作,参与上海全市核酸大筛查
设立新工作制度
高质量完成检测工作
当晚结束工作后,黄彬组织了20多名骨干开会,梳理了第一天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重点关注防护用品的质量问题。
此外,黄彬表示:“我们这次建立了一个有新意的制度,在每个工作小组设一名行政组长管理日常工作,另设一名质量组长管理每个班次所有检测的全程质量,同时再设了几名质量和安全督导员,要求跑遍10个检测点,督导检查每个点的质量,以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检测工作。”
据悉,此次轮转排班是三班倒,有的甚至两班倒。“其实工作强度非常大,但广东援沪检测人员工作热情饱满,从4日到5日,我一直在高速运转,才睡了1个小时,居然没太觉得累,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了。”黄彬说,“我们有信心,这段时间与上海同行齐心协力、共同奔跑,战胜疫情!”
(来源:解放日报、广州新闻、新闻中心综合报道)